
在潛水軸流泵的輸水過程中,其輸水管路會發生膨脹破裂或下癟的情況,給水管帶來破壞,這就是所說的水錘效應。通常來說在壓力管道中,如果突然關閉閥門,水流由于具有一定的慣性,會產生像錘子一樣的沖擊波敲打管道。
在潛水軸流泵送水的過程中,輸水管道內壁相對平滑,水流流動通常,此時如果閥門突然關閉,水流被截斷。由于水的慣性,近閥門端的水已經停止,遠閥門端的水在作用力的影響下向下游迅速擠壓,并且后續水流的速度達到冣大,導致閥門端附近的管道壓力瞬時變大,對閥門端的管道及閥門產生破壞,此時就是水力學中的“水錘效應”。而水錘效應還分為正水錘與負水錘。負水錘的產生原因正好與正水錘相反,負水錘是由于在充水的狀態下,煩悶突然大開,使閥門端的管路內壁壓力瞬時減小,造成輸水管下癟,同樣也是對水管的破壞。所以,在建設水泵管路時需要考慮到水錘效應對水管的影響。是否需要設置其他設備來減緩水錘效應的影響。
水錘效應的破壞力很大,一般我們看到的水管破裂(正水錘)和送水管下癟(負水錘)這些水管破損的情況都是由水錘效應產生的。同時可以注意到的是:正水錘的破壞力遠大于負水錘。
在常見的供水系統中,潛水軸流泵的接口處易發生水錘現象,當運行中的水泵突發故障而停車時,由于慣性作用,潛水軸流泵吸水口的壓力會驟增,從而產生正水錘;而水泵的出水口壓力也會相應減小,產生負水錘。導致泵閥門與管路產生損失。同時,在此系統的基礎上產生的瞬間壓力也同樣給設備造成了破壞。
這種突然啟動或突然停車造成的水錘效應是客觀存在而無法消除的,并且破壞力很強。當在長距離且結構復雜的高溫集中供暖系統中出現水錘效應時,一定要及時檢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。因此,合理的結構設計、可靠管路系統和溫控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。